市面上的各種手沖濾杯大致上可以由三個重點來分類:
1. 材質 - (溫度因子)
2. 肋柱 - (流速因子)
3. 形狀 - (萃取方式)
本篇文章會整理市面上的各式濾杯、並且簡單介紹要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濾杯
材質 - 溫度因子
大部分的濾杯材質有塑膠製、透明玻璃製、陶瓷製、不鏽鋼、紅銅
濾杯的材質直接影響手沖時溫度這個因子
首先就導熱係數(W/m°K)來看
紅銅(401)>不鏽鋼(12~45)>陶瓷(1.22)>玻璃(1.1)>塑膠(<1)
導熱係數越高,代表材質越能夠把熱帶走,所以在手沖前更需要溫杯,由這點來看塑膠是個不錯的選擇
以下為各個材質整理之優點:
塑膠: 不須溫杯、高精密性
金屬: 較耐用、耐高溫
陶瓷: 保溫效果佳、耐高溫
玻璃: 透光度佳能夠觀察水流狀況
這些優點都可以列入考慮
肋柱 - 流速因子
濾杯內條狀凸起設計,稱為肋柱(又稱肋骨、導水溝)
肋柱能夠讓濾紙與濾杯之間保留適當空隙,提供水流流通
若是沒有勒柱造成濾紙及濾杯密合,則會降低水流速度
因此肋柱的設計可以間接影響萃取速度而有不同的風味
肋柱設計大致可分為四種:
- 短肋柱設計:
實例: KONO濾杯
特色: 兼顧浸泡、導水功能,增強咖啡風味層次
- 螺旋狀長肋柱:
實例: Hario V60
特色: 加快水流,像是擰毛巾般把咖啡風味萃取出,咖啡風味明亮
- 直線肋柱:
實例: Caff骨瓷濾杯、Blue bottle藍瓶濾杯
特色: 與kono的差異是肋柱延伸至上端增強排氣效果,降低後段味道的萃取
- 無肋柱:
實例: Kalita 155系列
特色: 需搭配蛋糕行濾杯,其實就是把肋柱做在濾紙上,直接讓水流順利往下,缺點就是濾紙成本較高
當然還有許多種形狀的肋柱,這裡就不一一介紹
不過大致上可以有三個概念可以去判斷水流速度
- 肋柱長短: 越長流速越快
- 肋柱凸起程度: 越凸流速越快
- 肋柱數目: 越多流速越快
形狀 - 萃取方式
可分為錐形、梯形、平底三類
而其可以影響萃取方式及流速
- 錐形
錐形濾器通常流速較快,水會由沖刷式方式將咖啡萃取出來
也因為流速快,若注水技術不加咖啡粉容易集中在中間,導致咖啡粉萃取度不均
因此注水技術、築粉牆皆扮演重要的腳色
- 梯形
有單孔、三孔設計。流速較為慢,偏向浸泡式萃取
孔數會影響流速,整體上都會比錐形濾杯慢,味道也較為厚實
但也容易萃取過度讓咖啡有苦澀感
- 圓形平底
平底構造,咖啡粉可以均勻翠取
沖煮流速偏慢,也比較像是浸泡式萃取,一樣要避免萃取過度
推薦濾杯
由以上三個重點,相信大家也對濾杯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
去咖啡器具行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濾杯
在這裡我也推薦幾件濾杯
Hario的V60是最大眾化的濾杯
此款濾杯簡單、普遍,非常適合當入門手沖的第一支濾杯
網路上有許多討論使用此款濾杯的各種變形沖煮方法
若你還沒有使用過V60,這款經典濾杯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
影片介紹:
此款濾杯無肋柱,改採用蛋糕型濾紙輔助萃取
這種類似波浪形的濾只能讓水更均勻流下,讓萃取更為均勻
而底部為三孔濾滴設計,減少咖啡長時間停留在濾紙中
若已經習慣V60的玩家,相當建議買此款濾杯來比較不同萃取原理的風味差異
(待續.....20190111....